第三百一十七章 罪证-《乾坤清胤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赵顼蹙眉道:“朕的相信是一人的信任,变法党的不信却是百人的不信,这悠悠之口总需要拿个人开刀,苏轼再合适不过,变法之业已入最为关键的时刻,百姓难免不适应,出现了一些怨言,再加之苏轼为首的守旧党,以诗文暗讽贬刺,长此以往,朕的皇威岂不是荡然无存,总不能让他们随意评论朕的决定。”

    他伸出双掌,翻了一翻,动容道:“这手心手背都是朕的心头肉,动哪一块朕都心痛,但不动就会生变,也罢让他王珪、王介甫做一次坏人,也好过影响了我赵氏皇族的声望,可惜朕的白衣卿相也不过写了一首诗、圈了几处地方,也被御史台他们抓住了痛脚,也罢,到时候一并处置了,这皇宫的漩涡确实不太适合这两个人久留。”

    龙将军阿螭闻言怔然赞叹道:“陛下深谋远虑、运筹帷幄,阿螭敬佩万分。”

    宋帝赵顼倍感疲倦的摆了摆手,轻叹道:“哎,实乃无奈之举,阿螭,你让大狱之人适度审讯即可,切不可伤其性命。”

    龙将军阿螭应道:“喏。”说罢阿螭徐徐退出殿外。

    尽显疲惫的宋帝赵顼刚刚靠坐在了龙椅上,正在阖眼休息中,突闻内侍禀告:“陛下,王珪、章惇、冯周、李定四位大人觐见。”

    宋帝赵顼止不住打了一个哈欠后,道:“宣。”

    “臣等拜见陛下,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入殿四人不约而同地跪地向赵顼叩拜。

    赵顼端坐起疲倦的身子,问道:“四位爱卿都请起吧,有什么事需要禀奏的,但说无妨。”

    一个年迈的大臣作揖道:“陛下,臣王珪以为所有罪证都网罗清楚,一干人等都被抓入御史台大牢,此案拖延已久,是时候定案判罪。”

    赵顼抻了抻眼皮,问道:“那王爱卿,觉得该怎么判呢?”

    王珪正色道:“臣以为苏轼胆大包天、恃才傲物,胆敢煽动一众朝野文人写诗赋词来讥讽变法、妄议朝政、蛊惑人心,此外还目无陛下,以诗文贬低陛下,抬高自己,恐有不臣之心,定当判其凌迟并株连九族,亦不为过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章淳面色怔然,他本就是个直肠子,连忙劝道:“王相,子瞻对新法诸事有颇多微词,此事确为不假,但是这有不臣之心,这罪名太大了吧....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